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青铜器的补配工艺你知道多少?

一般出土青铜器都有一定的残缺,要保证器物结构的稳定性并充分展示美学上的完整性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补配。补配的方法多种多样,补配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青铜器的展示效果。

image.png

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中的补配环节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有打制铜皮补配法、翻模铸造补配法、树脂胶类(金属粉)补配法、塑形补配法等。

打制铜皮补配工艺

打制铜皮补配工艺是利用金属的可塑性、延展性的特点,采用捶打的方式使金属产生变形打制成所需要的符合器形弧度的一种工艺,将缺失部位打制成形后有花纹的再錾刻纹饰(见图7-1)。

操作工艺如下:

一般是先剪出比缺失部位形状稍大的一块铜皮,厚度大概有0.5mm~1mm即可,厚度如果达到2mm~3mm,除非缺失的部分很小,否则不但退火时间长,锤击起来很费时,也不易剪动,亏空的厚度靠腻子补平即可。经过锤击过的铜皮一般比缺失部位要大一些,将铜皮放在缺失部位的内侧,用笔或利器沿着缺失部位的轮廓画下并裁减掉,然后焊在空缺处。对于大面积的缺失,可采取分解的办法,分段打制,分别焊接;对于简单的平面缺失,用画好的平面纸样贴在铜皮上用铁剪刀剪下焊上即可。

铜及其合金都是结晶体,当铜受到锤击时,铜的晶体发生变化,产生塑性变形。金属由于晶体变化而提高了硬度和强度,增加了变形阻力,这种现象叫“金属的加工硬化”。这时如果需要继续捶打就要先对金属加热,使金属内部重结晶,加热后的铜板恢复了铜的原有塑性就可以继续捶打了,如此反复直到打成所需器形。

image.png

对于复杂形状部位的缺失补配,比如对于一件口沿只保留了器口八分之一的鼎盖来说,首先做一个标准的口沿,这是基准,再补配盖身。在器盖对应的器身的口沿上找出直径的尺寸,依据这个尺寸做出鼎盖的口沿部分。

依据鼎身口沿尺寸剪出的长方形铜条是一个平面的长条形状,要将长方形铜条变为有弧度的一圈,就要从底部一条线上开始由左至右不断锤击,并逐渐往上到上面一条线上,锤击的力度也是由下到上逐渐减轻,这样是靠加大下面的锤击力度将铜皮由下到上逐渐碾长而形成一个弧度,并且一圈的弧度合起来后底线要在一个平面上,如果不在一个平面上,还要靠锤击的方法将低于平面线的地方“碾”出来。这样一个鼎盖的口沿就打制出来了。

image.png

对于缺失面积很大,器物形状比较特殊的部位,比如铜簋的圈足部位,既有左右、上下的弧度,还有反向另一侧的弧度,光靠锤击法很难制作出所需的器形。可以采取部位用锤击法,部分用分解焊接的方法,即先把圈足的口部作出来,以它为标准,再依次分段剪出铜皮,分别补配焊接上。

有些器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这时就需要根据残留对称部分的花纹绘制到补配的素胎上,再通过对照原物上花纹的粗细、深浅、弧线等錾刻在补配的铜板上。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联系人:

手机:13071059185

电话:0371-68620790

邮箱:henanfengzhiwen@163.com

地址: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梭路33号1号楼1单元9层850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