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青铜器在地下埋藏环境中,长时间的与地下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以,在文物发掘出土时,表面必然带有大量埋藏环境的附着物以及与器物作用所产生的锈蚀等产物,这些附着物中包含了埋藏环境的信息,也掩盖了器物的一些铭文、纹饰,并且可能有一些有害锈滋生在上面。在对附着物进行采集取样之后,应该进行清理除锈。清理除锈过程中,应尊重文物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尽可能延续文物的生命,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上考古、历史、文化、技术等信息。
清理、除锈是青铜文物保护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主要目的是为了器物保存的长期稳定性及美观要求。青铜器表面的清理、除锈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清理、除锈前需要认真仔细考虑,慎重操作。对于不同种类的青铜文物,因其稳定性能的不同,所采用的清理、除锈方法不可能一致,选用何种清理、除锈方法应以不损伤文物的特征和最大限度地保留出土文物本身带有的各项信息为基本原则。一般青铜器清理、除锈时应根据文物不同锈蚀程度及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清理、除锈方法。通常,器物表面的土垢、硬结物、疏松的腐蚀产物、氯化物和其他可溶盐需要去除掉,以获得一个均匀、致密、美观的表面层,同时要保留重要的、有价值的痕迹。
由于青铜文物锈蚀的复杂性和文物的个体差异,在清理、除锈方面目前尚未制定相关的标准,锈蚀去除的程度主要依据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经验及分析检测数据。对于青铜文物表面附着物和锈蚀产物的清除主要是通过物理摩擦、打磨、碰撞以及化学反应等方法来实现。本文主要介绍清理、除锈的各种物理方法。
各种软(硬)毛刷、尼龙刷、钢丝刷、铜刷、竹签、不锈钢针、竹刀、不锈钢手术刀、雕刻刀、铲刀、凿子、錾子、榔头、小锤、显微镜、放大镜;此外还有牙钩、镊子、卷尺、温湿度记录仪、照相机、小型五金工具包、喷水壶、烧杯等。使用工具时一般遵循由软到硬、由轻到重的原则,硬质工具使用时应在放大镜、显微镜辅助下进行。
清理除锈常采用一些手持式的小型电动、气动设备,如小型角磨机、小型电钻、多功能刻字笔、电动牙刷等,还有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洁牙机等;清理除锈常用喷砂除锈设备包括密闭式喷砂机、环保喷砂机、手提喷砂机和微型喷砂机等。一些新型的清理、除锈设备如蒸汽清洗机、激光清洗机、干冰清洗机等也开始用于青铜器清理除锈之中。
三、青铜器物理处理的方法
在对器物进行全面除锈之前,要先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清理,以此估计达到理想的保存状态或展出效果时所需要处理的程度。同时还要对器物进行检查,以确定其腐蚀程度、表面是否存在特殊的腐蚀特征、表面处理工艺、使用痕迹、相邻文物残留痕迹、包裹材料等有机残留物,防止后续处理中出现信息的丢失,同时避免对文物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局部清理试验,确定选择的清理、除锈方法和试剂安全有效,确保不会对文物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更好的保留器物所携带的信息以及保存器物的完整性,最好只对必须处理的部位进行清理。
清洗是指以水作为主要清洗介质去除青铜文物表面妨碍展示、研究或保存的附着物,包括土垢、锈蚀产物以及可溶性、吸湿性盐、保护与修复残留附着物、处理过程中残余的化学试剂等。清洗开始前,首先要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清洗,过于脆弱的青铜文物、有彩绘等特殊表面处理工艺及织物残留等附着物的青铜文物必需要慎重处理,必要时可采取局部清洗。清洗时需要注意洗涤过程中的腐蚀和缓蚀问题,清洗完成之后的青铜文物需要彻底干燥,避免水的侵蚀。
清洗青铜器一般使用纯净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不建议直接采用自来水、井水等。纯净水是通过沙滤、活性炭吸附除味,再经反渗透膜过滤去除离子后的水;去离子水是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钙、镁等金属离子之后的水;蒸馏水是用加热蒸发、冷凝回收方法获得的水。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纯水机可以替代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发生器,许多博物馆实验室相继采用。
联系人:
手机:13071059185
电话:0371-68620790
邮箱:henanfengzhiwen@163.com
地址: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梭路33号1号楼1单元9层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