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预防性文物保护你有了解多少

预防性保护是现今文物保护领域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主要是因为除了保护文物的外观之外,保护文物所携带的信息也极为重要,任何对本体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不可逆的,都可能以损失文物上的信息为代价,因此从理念和技术层面都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应更多的采取宏观、微观环境的设计与控制,注重使用材料与技术的安全性等。预防性保护是指除文物本体保护修复之外所采取的一切保护措施。

宏观上讲预防性保护涵盖了博物馆选址和博物馆预防性保护设计。博物馆选址应选择空气质量好、稳定,光、热辐射小、交通稀、振动少的公园或文化景区。博物馆设计中应体现出文物保护的理念,如融入绿色博物馆的理念,库房设置在有外环隔离通道的博物馆建筑中心,办公室、服务设施与互动区域设置在受外影响大,但阳光充足的顶层和博物馆外层空间,博物馆大门的观众入口尽量设在受环境影响小的方向等。

1cc2-80118c0c82452fefb68dc2d5fa92cc62.jpg

博物馆环境的设计与控制还包括温湿度调节、光源设置、空气污染物控制、展柜和文物柜微环境控制等。例如,博物馆内空调入风、回风口的设计、布置,风量的设置与调整;建筑与装饰材料要经过安全检测,不释放有害气体;文物展柜的密闭性设计与微环境控制,包装、搬运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方法与措施,运输中文物包装箱(盒、袋)内微环境的控制等。

此外,保护文物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安消防措施以及从管理层面为保护文物每年计划投入的资金、人员、工作室建设、保护修复项目等也是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在博物馆中,预防性保护工作涉及到从馆长,展览、保管、保护等直接接触、管理和使用文物的工作人员,到间接为文物服务的所有行政后勤保卫等人员。

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科学在艺术品保护和检测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预防性保护的概念,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主要是指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尤其是温湿度的监控。但这次会议肯定了实验室研究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国际范围内达成了文物需要科学保护的共识,即需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针对文物上病害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处理。20世纪90年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培训与研究中心(ICCROM)组织了欧洲11个国家的26家博物馆进行了一项预防性文物保护调研评估,列出了预防性保护的7项指标。1994年加拿大文物保护中心组织了关于预防性文物保护的国际研讨会。2007年丹麦国家博物馆与ICCROM、美国Getty、加拿大CCI等在哥本哈根合作举办了博物馆微环境监测与控制国际研讨会,从量化的角度专题讨论了对不同材质文物环境影响因素。国际博物馆协会保护专业委员会(ICOM-CC)的工作职责中,预防性保护是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博物馆环境问题始终得到国家文物局和文物保护专家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国10家博物馆按照有机和无机两种质地文物对博物馆大环境和库房环境监测立项调研。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遗址类博物馆对博物馆大环境的监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并采取了多项相应保护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B@(@@J%%M~7J6OES($@CN(7.jpg

2004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组织编制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了藏品保存环境,即藏品保存场所应该具备的适合藏品长久、稳定保存并能有效控制、延缓其自然损毁,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包括: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提出了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保存环境光照水平标准等。国家文物局还组织翻译了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经典著作《博物馆环境》和《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等著作。在这些书中,著者们从保护技术原则与博物馆环境量化指标方面提出了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可行途径,论述了博物馆藏品的环境影响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空气质量和降尘等的危害、测量以及有效控制,同时考虑了博物馆展览、包装、搬运、国际借展和库房保管以及博物馆藏品日常维护和保护等活动,对中国博物馆的预防性文物保护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此外,国家文物局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组织上海博物馆等单位联合进行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及控制技术课题,对博物馆藏品库房、展示和运输等环节中微环境中CO2SO2NOXO3、甲醛之类有害因素,以及文物展橱柜的制作材料与结构技术、密封与接口技术、除氧和湿度缓冲技术、污染物吸附与净化技术、监测与评价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

目前,国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等根据各自文物库房和展厅特点,通过有线与无线结合方式,建立了博物馆库房、展厅环境温湿度远程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并拥有对大气主要污染物,如CO2SO2NOXO3TVOC、甲酸、甲醛、颗粒物(PM2.5、PM10)等进行实时检测的国际一流设备,这些设备在监测环境和采取合理保护文物措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博物馆条件的逐步改善,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国内大部分省市都新建了博物馆,文物收藏保存、展出的大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建筑与装修过程中大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博物馆展厅与库房的展柜、储藏柜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对于重要文物一般都采用有微环境控制的特制柜进行展出与保存。

通常在博物馆室内环境条件下,主要考虑环境空气质量和相对湿度变化对于馆藏青铜器的影响,尤其是较高相对湿度和露点时引起青铜器继续腐蚀的问题。在去除青铜器非稳定锈蚀物的情况下,重要的是保证青铜器保存与展出环境的洁净、干燥和稳定,一般应该遵守《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中推荐的环境质量标准,各地应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季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联系人:

手机:13071059185

电话:0371-68620790

邮箱:henanfengzhiwen@163.com

地址: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梭路33号1号楼1单元9层850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